• 校史馆参观留言
    欢迎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本页为校史馆参观留言。浏览校史馆之后,可至一楼的留言处留下您珍贵的记录!
  •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英文: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缩写:DAMPE)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 墨子号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量子通信,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
  • 严老题词
    严济慈: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 学科建设
    钱学森: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科建设。
  • 迁校后路牌
  • 基础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来重视基础课教学。1959年5月26日,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主任钱学森在人民日报撰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里的基础课》,全面介绍了为何要重视大学里的基础课,中国科大为什么重视基础教学。
  • 个性车牌
    1988年留美校友李骁军的个性车牌。
  • 捐款捐赠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 学籍卡
    捐献者: 1973级生物物理专业工农兵学员饶子和,于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2011年南开大学校长。 1973级磁学专业工农兵学员沈保根,于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5级无线电测量专业工农兵学员吴伟仁,2010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
  • 运动背心
    1958级在校学生穿的运动背心。
  • 蛙鸣
    蛙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学生自办期刊。
  • 入取通知书
  • 邓小平与中国科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由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批准成立。邓小平对中国科大更是寄予厚望,在治国之隙,还关注着中国科大的发展,为学校发展做出指导。
  • 建校背景
    20世纪50年代,正值以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激光、生物技术、航空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的快速生长期,科技进步为人类展现出一个全新景象。然而,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作为全国学术科研中心的中国科学院虽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国内新兴技术学科方面的尖端科技人才。而当时从高等学校分配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技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就成为科
  • 南迁之路
  • 首届系主任
  • 重新崛起
    1976年10月“四人帮”的倒台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中国科大经历了迁校合肥和为生存奋斗的困难时期后,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8月5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研中心,制订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改革措施。
  • 综合讨论班
  • 华罗庚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罗庚班” 成立于2009年3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9年3日签订协议,发挥系所结合优势,共同创办“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简称“华罗庚班”,学制四年,前两到三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基础课,后一到两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习专业课程,并在院士、研究员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
  • 首页
  • 词条
  • 分类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