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希伦
    2019-2020秋季学期数学分析B1助教
  • 《实验室模拟太阳系外行星》
    截至目前,已经发现超过3500颗太阳系外行星(系外行星),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特别是对行星的形成及生命在太阳系外生存的可能性的看法。这些系外行星的快速发现对了解这些大质量行星特别是超级地球的一般性质和内部过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这里,我将介绍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利用最新的超高压手段来探索超级地球的内部过程以及它们的宜居性。
  • 《奇异地外行星》
    More than 3000 exoplanets (planets outside the Solar system)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ncluding some Earth-like planets that could harbor water and life. However, many exoplanetary systems are "extreme" and quite unlike our own Solar
  • 《我们的太阳系…》
    大约46亿年前,某个事件扰动了一团气体和尘埃,使之发生引力塌缩,进而导致了太阳系的形成。 一个假设是:附近的一颗恒星在其演化终结时爆炸产生的超新星是“罪魁祸首”。 我与合作者研究了关于放射性核的陨石数据和以前基于这些数据的工作,发现它们对这个假设尚无定论。根据最近关于超新星及其影响恒星形成的模型,我们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结果为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开辟新的方向。
  • 数学的意义
    本报告试图从一些角度,包括数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数学的一些特性,一些伟人的观点,数学美的一些含义等,阐述数学的意义。
  • 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课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现代物理技术、研究型实验等层次组成。各层次实验都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知识领域,课程内容丰富、突出实验基本方法、强调实验设计性和研究性,以“基于组件的计算机仿真实验”拓展资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 精品课程《电磁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34名教师"组团"同教一门课,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课外《电磁学》专题报告使课程内容与前沿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全校《电磁学》小论文竞赛坚持了13年,研讨课活跃精彩!课堂的可视化教学和演示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 郭沫若奖学金
    “郭沫若奖学金”是由中国科学院利用中国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生前交给院党组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于1980年2月,以激励莘莘学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她是新中国首个个人冠名奖学金,是中国科大学生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设立时奖金额度为每人200元,其后,经由中科院、郭沫若亲属数次注资,奖金额度多次提升,2007年起,中国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注资郭沫若奖学金,奖金额度提升至10000元 [1]。 郭奖得主群星璀璨,英才代出。据不完全统计,自设奖以来,郭奖获得者中涌现出10
  • 首页
  • 词条
  • 分类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