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叶笃正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至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2006年,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中文名:叶笃正
  • 出生年月:1916.2
  • 本科毕业时间:1940年
  • 本科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
  • 最高学历:博士
  • 最高学历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
  • 职业:气象学家,院士
  • 主要成就: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专业:大气物理学
目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16年,叶笃正出生于天津一前清道台之家。这一年,中国有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记录。

1930年,接受了14年私塾教育的叶笃正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的那段日子里,他逐渐知道了官僚的骄奢淫逸、民生的艰难困苦、国家的多灾多难、民族的存亡绝续。


1934年,在“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叶笃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即将中学毕业的他差点儿被学校开除。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叶笃正很快参加了这场运动。两年后,他回到学校,在乒乓球台边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钱三强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叶笃正随校南下,但这位爱国青年的壮志依旧不改。

1938年夏天,叶笃正的五哥叶笃庄意外地在西安的马路上见到了叶笃正,叶笃正随着他在清华的女朋友参加卫立煌的战地服务团。当时叶笃庄便劝他,“你不是干这个的,还是读书好”,后叶笃正回到西南联大继续学业,但并非因为哥哥的劝诫,而是那位女同学提出了分手。

1940年,叶笃正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并考入当时已内迁的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师从名师王淦昌,在贵州从事大气电学研究。

1943年,获国立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叶笃正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留学之路

1945年初,叶笃正被国民政府选送去美国留学。他只身一人从重庆乘飞机到印度,又乘船途经印度洋与澳大利亚,在海上漂流了近一个多月,始达美国。当时,在芝加哥,他既无心于风光旖旎的密歇根湖泛舟,亦无心去高耸入云的希尔斯大楼游览,而是终日投身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1948年,叶笃正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师从世界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罗斯贝,做研究工作。其间,叶笃正发表重要论文十多篇,博士论文《关于大气能量频散传播》中提出大气运动的“长波能量频散理论”,被誉为动力气象学的三大经典理论之一,而叶笃正则成为以罗斯贝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1949年,在美国《气象杂志》上,叶笃正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意义重大的学术论文《大气中的能量频散》,该文章被公认为动力气象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身在异乡的叶笃正当时义无反顾地作出了回国的选择。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罗斯贝被说动了。



毅然回国

1950年10月,在罗斯贝的帮助下,在新中国正在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冯慧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1957年,叶笃正和同事开创性地研究了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在国际气象学界引起极大关注。

1958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主任。

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

   



文革以后

1978年10月,叶笃正先生出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所长。

在“文革”刚刚结束、科研工作百废待兴的状况下,叶笃正这些关于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战略设想,以及在他担任所长期间取得的显著成果,为大气所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八五”期间,叶笃正作为气象学界首席代表,担负起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的“中国未来20年~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后被选为常委。

1981-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79-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1987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任命叶笃正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特别委员会委员。

1995年,叶笃正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捐给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用于奖励在大气研究领域有杰出贡献的青年学者。

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年10月16日18时35分,叶笃正院士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

       叶笃正首先发现围绕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它们汇合成为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严重地影响着东亚天气和气候;他与中国之外的气候学家Flohn各自指出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叶笃正还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冬季是冷源;他同时还深入地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他的研究工作,国际上才接受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的概念,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创立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

       叶笃正提出了大气平面Rossby波的能量频散理论,从理论上证明了西风环流中的能量可按远大于风速的群速度向下游(或上游)传播,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对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给出一种动力学解释。这个理论31年后才由B.Hoskins的“大圆理论”所推广,成为对遥相关和遥响应的理论解释。

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

       叶笃正与陶诗言等发现东亚和北美环流在过渡季节(六月和十月)有急剧变化的现象,这一发现对中国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他们还发现阻塞形势的建立和崩溃常伴随着大范围环流形势的强烈转变,它的长期维持则带来大范围气候反常现象,从而证明了阻塞高压在持续异常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和理论成为研究东亚气象学问题的重要文献,奠定了中国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中国之外的学者在10多年后,由于1976年冬季北美出现极其寒冷的天气,才开始提出各种系统理论,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

       大气环流中究竟是气压场还是风场为主导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也是天气预报的关键之一。 叶笃正等通过一系列工作建立了大气运动适应尺度理论:对不同空间尺度的运动都存在着特征尺度,当实际运动的空间尺度大于这个特征尺度时,气压场起主导作用;当运动的空间尺度小于特征尺度时,风场起主导作用;对中小尺度的大气运动,同样存在适应问题。这个独创的理论完善了大气运动各分量的相互作用过程的物理解释,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的应用。

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叶笃正积极组织并领导中国开始气候变化的研究。他积极参加全球变化科学组织(IGBP)的创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如:气候和植被过渡带的敏感性、全球变化中大气化学的作用和“有序人类活动”适应全球变化等。他通过模拟计算后指出,大范围的灌溉对气候和水文的影响时间可长达3-6个月,从而证明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可能性(被称为“陆面记忆”)。

对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叶笃正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提高气象业务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有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如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在业务天气预报中俗称为“上游效应”;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理论,一直是业务上对持续异常天气预报的重要理论基础;青藏高原气象学理论,在中国气象业务中不仅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之一,更是气候预报的主要基础;大气运动的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的尺度理论至今仍是天气分析和预报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此外,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论文与著作

叶笃正共发表论文145篇,专著12部(1945-2003),其中被SCI核心刊物收录18篇,共被引用520次;国内论著136篇被引用743次(1989-2001)。

其中代表性著作有:

On energy dispersion in the atmosphere, J.of Mer., 美国,1949。

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科学出版社,1958,与朱抱真合著。

大气中适应问题,科学出版社,1961年,与李麦村合著。

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试验,中国科学,1974,与张捷迁合作。

青藏高原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79,与高由禧等合著。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les in the atmospheric motions, J.of Meteor Socof Japan,1982与李麦村合著。

The effect soil moisture on short-term climate and hydrology change—a numerical experiment, Mon.Wea.Rev.,1984,with Dr. Witherald et al.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convective activities over summer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大气科学,1988,大气所60周年纪念刊。


叶笃正先生不仅在学术领域成为佼佼者,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周秀骥、巢纪平、黄荣辉、吴国雄、李崇银等都是他的学生或者接受过他的指导。

奖项荣誉

所获奖项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56年    

2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7年    

3    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5年    

4    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1995年    

5    第48届国际气象组织奖(IMO)    2003年    

6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5年    

7    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    2011年    


荣誉称号

1981年,被选为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2年,被授予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1990年,被授予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2004年,获得了有“气象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气象组织奖。

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7年2月,被授予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校园相关

叶笃正院士是科大建校之初的元老之一,建立大气物理系并任首任系主任。

标签

同义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