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骏,1957年7月生,辽宁大连人,日本归侨,中共党员,工学博士。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第十届主席,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侨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2年1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7年6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3月于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2.02-1984.08吉林省邮电工业总厂 助理工程师
吉林省邮电局政治部 干事
1987.07-1992.02大连海事大学 讲师
1996.04-1997.09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 研究员
1997.10-1998.09日本北海道大学 客座教授
1998.10-2000.03日本东北大学 助理教授
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后回国
1999.09-至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2004年2月-2013年1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主任。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5年3月—2017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7年5月,调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
2017年6月9日—2018年9月,任中国侨联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2018年9月1日—中国侨联第十届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受聘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东京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和访问教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负责人。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中国电化学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 SPM系列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等。担任中国科学院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兼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万立骏长期从事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了化学环境下的扫描探针技术,在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纳米图案化、表面手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致力于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的表界面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学和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设计制备了系列高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应用于能源和水处理领域。在包括Nature Comm., Acc. Chem. Res.,PNAS, Angew. Chem.,JACS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文他引超过1万次。应邀担任中国科学化学卷主编,Acc. Chem. Res., Angew. Chem.,Adv. Mater.等10余种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以及JACS的Associate Editor。
万立骏院士曾在2015年3月—2017年6月任我校第九任校长。